艺术中国

中国网

童谣中国:新冠时期的艺术介入和情感治愈

童谣中国:新冠时期的艺术介入和情感治愈

时间: 2020-04-24 15:42:26  |  来源:  声音中国

全球抗疫进行时,艺术介入是否有更自然的方式?不大张旗鼓,也不热泪盈眶,以童谣为媒介,将人与人轻轻连接起来,在童谣面前,人心没有距离,没有分裂。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春天,但依然有一群人在春天里平静地唱着歌。烟囱冒着白烟,新鲜热乎的饭菜,招待年轻的朋友。

「寻谣计划」是音乐人小河和他的演耳团队做了近两年的项目——搜集城市里的老童谣。

老童谣,纸里太少,被听见的也太少。还得到公园去,到深巷去,去遍寻那些可能记得老童谣的老人,和他们一起把这份记忆打捞起来。

找到合适的童谣后,团队也组织了几次线下活动,让老人、音乐人、观众一起拿着童谣的乐谱,共同完成「当下」对童谣的改编。

image.png

音乐人小河的寻谣计划走过北京、长沙、杭州,如今到达上海站。去年年底,小河和他的演耳团队找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以下简称PSA)寻求合作。

具体合作形式还未确定下来,疫情突然来袭,PSA的沈怡顺势决定,这次与寻谣计划的合作将以线上接力的形式展开——邀请一位音乐人来选择征集到的童谣进行改编 +一位艺术家以该童谣为灵感进行创作

音乐人和艺术家由PSA和演耳团队去找,梦幻组合也由PSA搭配。PSA不对主题做规划,大家的创作也不是命题作文。

他们只在配对时做了安排:要有较大反差,以期出现化学反应。左边的人和右边的人甚至原本不认识,电流一通,魔力发生。

沈怡在PSA主要做实验音乐和剧场项目,也是此次PSA寻谣计划线上接力的策划人。沈怡希望音乐人和艺术家能帮寻谣计划找到更年轻的表达方式,她认为只有用年轻的表达方式,才能让年轻一代愿意去听。

「如果只是把童谣放到那里让老人去唱,会显得太温情,我们不想那么温情,也不想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河认为,虽然寻谣计划表面上看起来是属于保留传统文化寻找老调调这样的项目,但这并不是全部。他最看重的,是音乐作为媒介在不同世代的人之间的连接,而与PSA的合作恰好让「音乐作为通道」的作用充分显现。

PSA有自己的实验音乐品牌「1噸半」。天生实验的基因,让他们与演耳团队一起萌生出独特的「PSA寻谣计划线上接力」,也可称为「PSA线上寻谣」。

网罗了各种风格的音乐人和艺术家,凝结了当下这个不寻常的春天众多的情绪和思考,创造了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观众跟随每一期「接力」,如同跟随一场春游。

PSA寻谣计划线上接力如今已经完成了七期——主要居住在上海的音乐人和艺术家,用收集于上海的童谣作为素材,以他们各自的玩法进行创作。

演耳团队的旷四旬第一次做音乐动画。她改编童谣《小弟弟,清早起》,虽说仅作「抛砖引玉」的参考之用,也令人印象深刻。

《小弟弟》是上世纪新生活运动时期的卫生教育童谣,旷四旬做的动画充满俏皮的复古质感,完成了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官方宣传在2020的时空腾挪。

音乐人陆晨改编《落雨喽》,方言清唱和轻轻拍打就像父母哄小孩入睡。陆晨还给原本的歌词加入了好玩的补充——

「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但也不得已要戴口罩了;

乌龟脚爪是大人抱怨孩子的手脏,那现在肯定每天都要洗到脱皮了;

王母娘娘是现代摩登小妈妈们,平时养尊处优经常偷偷懒叫个外卖上个饭馆,现在也只能围上围裙每日下厨房训练手艺了;

孩子们不能去学校上学,跟随形势在线上听讲,听说作业量可不比以前少……」

《落雨喽》足够治愈。时下有无数被阴翳笼罩、忧虑侵扰的人们,都需要一场平静的入眠。

另一首治愈好曲,第二期音乐人孙大肆的《不要怕船小》,改编自外婆在上海的童年回忆里的《摇船》。孙大肆请外婆清唱了引子,「而较之那个时代高亢又坚定的旋律,我将律动改编成了想要传递的温柔而坚定的样子」。风雨飘摇的年代,每个人的命运是一叶小船。吉他弹唱和对话采样是船上生活的呢喃,海风轻摇,小船远行,但别怕船小——「与你一起划的,还有千万叶小船。」

新文人画代表画家边平山根据童谣给出了《小人书系列》。不同人物共坐船上,船帆鼓起,是谁划起桨来?水墨小人书,一个无声的故事,供观众平静翻阅。附带放送的《边平山疫情日记》,畅想过瘾。

image.png

线上接力像一盒巧克力,永远猜不到下一个作品的口味。接下来一期,音乐人李星用《瘌痢歌》转动旋钮,把声音转到了别的频率。

老电影、西部片、毛毛虫儿童点读机,一个微型磁带采访机录的李星邻居王阿姨家多多他小姨的声音……4分28秒的合成器采样辛辣够劲,瘌痢层层叠叠刺挠头皮。

影像艺术家高远和抑子根据童谣创作了定格动画《瘌痢头》。垃圾、泥泞、蚊蝇、战争,末日来临,无处可逃。

「我的癞痢还挺黑暗的,是混杂阴暗的世界的替代品。联想到当下,人祸大于天灾吧。我觉得这样的灾祸会一直蔓延下去,因为人类无法控制的需求和欲望,终究会破坏这个世界,导致自身的灾难。癞痢头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的形象,膨胀自大,不断复制并自我毁灭。」

沈怡给高远的创作时间很紧张,为了能及时完成动画,高远找到自己的助手抑子一起创作。两人不仅找朋友帮忙,还发动了各自的父母,一个礼拜内做了三千多帧画面。抑子的爸爸甚至边打麻将边帮忙画。

主题如此噩梦的动画其实是疫情下一大群人齐心协力的集体创造。瘌痢、病毒,人类欲望这样的黑暗势力膨胀蔓延的至暗时刻,是人类的朴素情感和反思在与之对战。所有作品里,这一期《瘌痢头》最契合PSA的实验气质。

小河喜欢艺术家小龙花雕的木头人。小雕塑里有许多美好的元素,聚合了多个时空。这是小河感到熟悉的体验:「当我们把一个老人和一个过去的一首歌带到当今的空间里的时候,或者是我们进行一个现场的互相对话的时候,其实会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连结时空,正是寻谣的意义之一。

兼有音乐人与艺术家身份的陈陈陈倾注了对奶奶做的上海菜满满的思念之情,把童谣《上海小吃》玩得够嗨。新媒体艺术家Kanes制作的影像酷炫,充满魔都夜店气息。从弄堂到club,年轻人如今用迷幻电子rap来报上海菜名,语言始终在变,上海的味道还在。

音乐人小老虎改编了童谣《山浪有只老虎》。童谣里的老虎关不住,逃到南京,逃到北京,去买糖精,还拉胡琴。这首童谣的浪漫童真与小老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拍即合,他的念头正是这样一只关不住的「老虎」。

童谣里的这只老虎,或许正是小老虎前辈子游荡在上海山浪却被捕获的一个灵魂,当然,它在笼子里关不住,孤独都变成了礼物。呼吸自由的空气——这是小老虎们永无止境的旅程。

艺术家胡为一的蓝晒作品《原始的蓝图》里的老虎,气质却不轻松。这是一只「来去无踪、鬼神莫测的‘食人虎’」。虎纹遮蔽高楼,对城市虎视眈眈。

「那原始的纹路陌生而又遥远,可如今,它却可能随时出现在家门口将你我大卸八块。」

image.png 

线上寻谣项目的有趣之处再次显现,同一首童谣,同一个事件,不同人拥有不同的创作视角,随机拼凑在一起时反差迷人。老虎可以是禁足岁月里天马行空的念头,也可以是伺机而动狩猎人类的原始图腾,寓意那些被现代文明遮蔽的真正危机。

到了第七期,周云蓬选了一首看上去「单纯到好像毫无教育意义」的《小花猫》进行改编。原歌词只说猫咪想妈妈,周云蓬为了让其稍微复杂一些,加了最后两句:妈妈去了老鼠家,咪咪有点怕/很害怕,还不回来呀。

image.png

艺术家周圆Butter听到周云蓬改编后的《猫咪想妈妈》——「一听真是绝了,这比被404还复杂一些了。」接着做了一个雕塑叫《猫在窝里》,由三只猫组成:大猫是猫屋,还有两只小猫,它们都扮演了不同角色。

「疫情期间大家都隔离在家中,突如其来的人与人的距离不同了,生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多复杂的转变。」

PSA一直在寻求变化。七期结束,沈怡决定暂缓线上寻谣的项目。先停一停,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后再继续行动。「同样的东西重复了比较久,也会失去生气。走到一个loop里面也会变得乏味。」沈怡希望接下来的作品可以更大胆、更疯狂,尽量不打安全牌。这个项目也开始延展。最近,音乐人李星和PSA的阿姨们展开了一场对话。阿姨们原来是电厂的员工,被PSA返聘回博物馆做不同的工作。

双方讨论起之后线下现场的排练事宜。李星向阿姨们提出自己的想法,阿姨们也聊了自己的创意。全程没有导演,只有平静的对话。小河认为这正是寻谣计划里面最好的东西——「那些除了可以听见的歌,和可以看见的老人之外,看不见和听不见的东西——那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

image.png

与此同时,寻谣团队继续在上海街头的春风里穿梭。周一到周四的8:00-11:00(平均时间),寻谣团队会在快手上不间断直播他们在上海各个角落寻谣现场;每周五,他们会快手定时直播。非寻谣时间,如果出现了有意思的画面,他们也会开启直播,分享这一美妙的时刻。

image.png

童谣中国:新冠时期的艺术介入和情感治愈